“有了這張示意圖,我們就能看清楚工作界限。群眾再有咨詢設施農業用地建設或者取土、挖沙和挖塘養魚等問題時,我們可以告訴他們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是“雷區”紅線,不準觸碰進行違法行為。明確工作界以后,也可以增強我們村干部對本村范圍內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的保護意識,為耕地和良田保護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防護墻”。”大秦家街道橋石頭村黨支部書記王成拿到了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示意圖后高興地說。
連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專門繪制了我市各鄉鎮行政自然村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示意圖,陸續下發到我市各村并張貼上墻。
該示意圖以黃色標注永久基本農田,橘黃色為耕地保護范圍,紅色虛線作為該行政村的工作界限進行了區別,從示意圖上可以清楚地看明白該村的山、林、水庫、耕地等自然資源分布情況。
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為了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為重點,切實做好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建立市、鄉、村三級“田長制”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從制度上確保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總量的動態平衡,保障全市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途不改變”。從行動上強化監督管理嚴格依法行政,充分運用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全天候遙感監測、日常動態巡查和群眾舉報等舉措,及時發現違法占用耕地,嚴厲查處亂占耕地違法行為;從氛圍上,通過“6·25”土地日活動宣傳、印制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明白紙等方式,向廣大群眾進行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政策和法律規定宣講,在全市范圍內營造出濃厚的自然資源保護氛圍。(記者 王苗 通訊員 丁書波 王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