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關于“二陽”的聲音引發關注。什么是“二陽”?如何做好科學防護?
針對這些熱點問題,我們一起繼續往下了解。
什么是“二陽”?“二陽”和“初陽”“復陽”有何區別?
“初陽”指第一次被新冠病毒感染。
“二陽”指初次感染者在徹底康復幾個月后,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檢測再次呈陽性,且絕大多數出現發熱等癥狀。
“復陽”指感染者癥狀基本消失,核酸檢測、抗原檢測呈陰性之后,短期內(通常為數周內)再次檢測又呈陽性,一般不會再次出現癥狀。
為什么會出現“二陽”?
一般來說自然感染或接種過疫苗后,人體內會產生一定的抗體來保護自身免遭感染。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初陽”后獲得的免疫力會逐漸下降,一般半年之后再次感染的風險會有所上升。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異或者流行的毒株發生了變化,可能會導致免疫逃逸能力增強,增加感染風險。例如,去年底第一波疫情的時候,我國流行的主要是奧密克戎BA.5或BF.7變異株,而現在流行的主要是XBB系列變異株。
“二陽”的癥狀會比“初陽”嚴重嗎?
“初陽”和“二陽”癥狀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頭痛、喉嚨痛、鼻塞、全身酸痛、乏力等癥狀。對于健康人群來說,“二陽”癥狀通常比“初陽”輕,恢復的也快。目前流行的XBB系列變異株對人體的致病力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出現發熱、咳嗽、喉嚨痛等癥狀,是不是就代表“二陽”了?
除新冠病毒外,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病原體感染均可引起發熱、咳嗽、咽痛等癥狀,因此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應該以抗原或核酸檢測結果為準。
短期內是否會出現規模性疫情?
總體來看,專家研判認為,短期內不會出現規模性疫情,也不會對當地正常醫療秩序和社會運轉造成明顯沖擊。
面對“二陽”,哪些人要重點注意防護?
脆弱人群如65歲以上尤其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肝腎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后容易重癥化。
此外,原來沒有感染的人群、沒有打疫苗的人等也是需要重點防護的人群。
發現自己或家人“二陽”了,應該怎么辦?
發現“二陽”后無需恐慌,根據病情可自行使用對癥治療藥物或到醫院就診。
老年人、孕婦、有基礎性疾病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二次感染后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居家治療者在轉陰前應盡量減少與他人接觸,同時盡量避免外出,確需外出的建議佩戴N95或KN95口罩。
“陽康”后如何消毒?
①手機、電腦等小范圍位置:可用酒精擦拭。②餐具、杯子等:用高溫蒸煮的辦法進行消毒。③衣物:正常清洗、曬干即可。④衛生間、廚房等重點部位:使用含氯消毒劑擦拭,擦完之后靜置半小時,再用清水擦拭。盡量不要采用噴灑的方式,小范圍擦拭就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特別是不要大面積噴灑酒精,一旦遇到明火容易發生危險,一定要合理使用。
“陽康”后還需要打疫苗嗎?
如果最近確認感染了新冠病毒,近期就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了。目前來看,單純的感染產生的免疫保護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種疫苗產生的混合免疫力保護作用強,所以后期如果需要接種疫苗的話,建議還是接種疫苗。感染時間和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時間要間隔3個月以上。
至于常規疫苗,孩子抗原轉陰14天,且所有癥狀完全消失后,即可接種。如果還有咳嗽等癥狀,建議延遲或咨詢醫生后接種,因為這些癥狀可能會影響疫苗不良反應的判斷。
如何預防“二陽”?
預防二次感染個人防護仍然很重要!
戴口罩
身邊有病例發生時,或是進入醫院等重點場所應佩戴口罩。前往環境密閉、人員密集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參加大型活動時,仍然建議佩戴口罩。
勤洗手
外出歸來、飯前便后、照顧病人時、接觸動物或動物排泄物后需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洗手。
重禮儀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等遮掩口鼻。避免聚集,倡導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
常通風
房間要經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合理膳食,營養均衡,適量運動,充足睡眠等,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