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美麗鄉村內涵,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宜居鄉村,金嶺鎮以轉變群眾觀念為切入點,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引導群眾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投身人居環境整治和文明村鎮建設,實現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大轉變。
上劉家村位于金嶺鎮東北部,現有居民500余戶。近年來,該村堅持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強基礎、美環境、樹產業,村居環境面貌有了極大改觀,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人居環境整治“上劉家”經驗。
黨建引領 干群聯動
敢教日月換新天
萬事開頭難。3年前,走進上劉家村,房前屋后家家戶戶堆放著柴草堆、垃圾堆、亂石堆,大街小巷充斥著亂圈亂占、私搭亂建,使本就狹窄的道路變得更加窄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村“兩委”下定決心,高標準、嚴要求,向“四大堆”、亂堆亂放“亮劍”。怎么干?干成什么樣?當時很多黨員群眾心里都沒底。村黨支部書記帶隊,率領村干部、小組長以及部分黨員、村民代表先后赴乳山市徐家塂村、牟平區丁家莊村、龍口市館前后徐家村考察學習好經驗。思路一變天地寬,學成歸來后,村“兩委”提出“一個月,打造一個新上劉家”。采取村干部、小組長劃片包干,黨員群眾自查自糾的工作思路,逐街巷抓整改。通過20天的突擊,該村由亂到治,之前堆放的房前屋后的柴草堆、亂石堆和雜物堆全部“消失不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黨員聯戶 長效管護
咬定青山不放松
該村細化量化工作任務,實現黨員聯戶引領網格化建設,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則,因地制宜劃分成10個網格,選派敢擔當、會干事的優秀黨員群眾,擔任“網格長”,“小網格”發揮“大效能”。
2020年,該村積極開展“戶戶通”建設,在推進過程中,“網格長”積極牽頭,村民積極配合,先拆圈占再硬化,逐胡同、逐街道開展清理,經過近一年的施工,全村硬化通戶道路1.2萬平方米,清理亂圈亂占300余處,通行條件和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需要村集體、黨員群眾齊抓共管、久久為功。該村將福利獎勵與人居環境整治“掛鉤”,給予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群眾及志愿者一定獎勵,激發群眾主動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增強其自覺保護村莊環境的意識,經過3年的努力,該村村民逐步從“要我干”到“我要干”,把清理房前屋后、大街小巷變成行為自覺。
優化環境 發展產業
方法一改成效顯
該村投資8萬余元,在三條進村路兩側栽植綠化苗木18000棵,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成立上劉家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300余畝,種植生姜、玉米、小米等農產品,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將純凈水、村合作社生產的小米、生姜等農產品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的“獎品”,村民通過勞動成果來獲取福利待遇,精神上得滿足,物質上有收獲,持續保持參與熱情。
截至目前,該村有志愿者290余名,每天早上5點開始打掃衛生、清潔路面。該村每周進行1次衛生檢查,村干部、10個網格長通過“問題發現”—“及時反饋”—“農戶整改”—“考核考評”—“獎品兌現”的方式,為衛生合格的農戶及時兌現“獎勵”。
如今,走進上劉家村,大街小巷干凈平坦,房前屋后整潔有序,街頭巷尾三五村民閑坐聊天,一派和諧景象。“上劉家村將積極投身和美鄉村建設當中,不斷推動人居環境再提升,真正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黨支部書記劉長輝說。(記者 石琳玉 通訊員 張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