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豪杰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提升農村學生教育水平”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首先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近年來,市教育和體育局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發展,從師資保障、經費投入、基礎建設等多方面優先考慮鄉村發展,努力以鄉村教育振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2023年9月27日,招遠市被省教育廳認定為“山東省首批鄉村教育振興實驗區”。具體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強鎮筑基,重塑鄉村教育新貌。圍繞“山東省鄉村教育振興實驗區”重點任務,全域推進教育強鎮筑基行動。投資1.7億元對鄉村老舊校舍進行改舊換新,全面消除鄉村校舍安全隱患,實現動態清零。投資300余萬元,對11所鄉村學校開展校園文化提升行動,構建“一校一品”特色發展新格局,重塑鄉土文化自信,培養具有鄉土情懷、文化底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力推進塑膠操場全覆蓋工程,為全市鄉村學校配備高標準塑膠運動場地,達到綠色環保要求,16所農村學校全部獲評省級綠色校園。利用三年時間,提前完成所有鄉村學校的照明改造,改善學生的用眼環境,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省級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針對學生課桌趴睡午休難題,2024年,市教育和體育局啟動“舒心午休”行動,按照先農村、后城市,分布解決的原則,優先為所有鄉村學校配備了8300多件午休椅,以一把小小的午休椅實現鄉村學子從“課桌趴睡”到“舒心躺睡”的歷史性轉變,相關做法被煙臺市政府專題調研并作為范例全市推廣,納入煙臺市2025年為民服務實事項目,2025年正在按照計劃,繼續為城區有食堂學校配備午休椅,這一惠民工程贏得了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點贊叫好。2024年12月27日,山東省教育廳在《關于推廣鄉村教育改革發展優秀案例經驗的通知》中,對我市鄉村教育案例經驗《招遠市靶向發力賦能鄉村教育振興》進行了推廣。
二是強校擴優,提升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將集團化辦學納入教育綜合改革核心工程,建立政策保障體系,先后出臺《招遠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集團化辦學試點工作方案》(招教體發〔2021〕54號)《招遠市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集團化辦學工作方案》(招教體發〔2023〕11號)等綱領性文件,形成“市級統籌、部門聯動、集團實施”的三級推進機制。按照“優質引領、強弱互補、特色共建”原則,采取“名校+弱校”“強校+新校”等組合策略,組建9大教育集團,將鄉村學校、新建學校全部納入,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00%覆蓋,形成“城區核心校帶動、鄉村成員校協同”的全域發展模式,有效推進了學校間師資共享、學生共育、資源共建、合作共贏。在煙臺市教育局召開的全市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工作調度會上,我市作了《“一核支撐、雙軌并行、全域協同”有效推動集團化辦學高質發展》的典型經驗介紹。
三是機制保障,構建鄉村教育優質均衡范式。秉持公平全面的教育理念,激發鄉村學校辦學潛力,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自1987年起,我市探索建立了“一評二掛”督導評估機制,經過多次迭代升級,形成了以“一評二掛”為基石,以縣中劃片招生為核心,獨具招遠特色的教育改革模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每年對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進行全面、細致評估,將評估結果與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學校績效考核緊密掛鉤,引導學校注重內涵發展,提升辦學質量。特別是將高中統招生指標100%分配到各初中學校,從制度層面保障鄉村學生公平升入高中的機會,將學校之間單純的“升學競爭”轉變為“辦學水平競爭”,充分調動鄉村學校辦學積極性,為城鄉教育深度融合發展提供有力制度支撐,區域內基本實現“零輟學”“無擇校”的良好發展態勢,教育生態更加健康有序。2023年,《新華每日電訊》以《從一枝獨秀到花開各表——縣中劃片招生已堅持36年的“招遠案例”》為題,對招遠市“一評二掛”的成功實踐進行報道,彰顯了這一制度的示范價值。
另外,根據財政部門意見。近年來,財政政策一直傾向于農村地區學校建設,包括投入數千萬元對廟后呂家學校進行改擴建,每年大概投入二百多萬對存在隱患的農村校舍進行改造,2024年財政共計撥付招遠市農村學校生均公用經費1544萬元,用于保障各學校正常運轉。后續財政部門將積極會同教體局相關科室,盡量在撥付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時著重考慮農村學校。
下步,市教育和體育局將立足我市鄉村教育實際,深入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政策,持續加大財政投入,深入推進鄉村學校辦學水平提高、為學校特色發展、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努力辦好有情懷、有溫度、有活力、有質量、群眾滿意的教育。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