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滑坡要向兩側跑,千萬別順著坡往下沖!”暑假前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工作人員帶著精心準備的“大禮包”走進實驗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地質災害應急避險科普活動,為即將開啟假期的孩子們送上了實用的“護身符”。
活動伊始,工作人員向孩子們發放了圖文并茂的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手冊。“大家知道山坡上的石頭突然滾落是什么災害嗎?”“暴雨過后,山谷里傳來轟鳴聲可能意味著什么?”隨著一個個生動的問題拋出,原本喧鬧的教室立刻安靜下來,孩子們瞪著好奇的眼睛,專注地聽著講解。
通過PPT演示和現場模擬,工作人員系統介紹了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常見地質災害的成因與危害?!按蠹铱催@張圖片,山體出現裂縫、樹木歪斜,都是滑坡的前兆。”指著課件中一組災害現場照片,工作人員結合我市地形特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道:“咱們招遠多山地,夏季暴雨多,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庇|目驚心的災害案例與貼近生活的講解,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地質災害的嚴重性,也激發了學習避險知識的積極性。
“應急避險有五步法,大家跟著動畫一起學!”互動環節,一段精心制作的科普動畫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動畫以卡通人物“安全小衛士”為主角,生動演示了地質災害應急避險的五個關鍵步驟:“勤觀察、早發現”要留意山體裂縫、河水變渾等異常;“多檢測、知險情”可通過房屋墻面裂紋、電線桿傾斜等細節判斷隱患;“常演練、會應對”強調定期參與避險演練的重要性;“接報警、快逃生”教會孩子們牢記110、12336等求助電話;“聽指揮、保平安”則提醒大家災害發生時務必服從現場引導。
“老師,我家后面有座小山,下雨時需要注意什么呀?”“如果和爸爸媽媽走散了,應該先躲在哪里?”互動問答環節中,孩子們紛紛舉手提問,工作人員逐一耐心解答,并現場示范了緊急避險的動作要領。不少孩子拿出筆記本,認真記下關鍵知識點,有的還在手冊上標注重點,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以前只知道下雨要帶傘,現在才知道暴雨天不能去山溝玩。”四年級學生王梓涵舉著寫滿筆記的手冊說,回家后要把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還要和家人一起檢查家里有沒有安全隱患。班主任李老師也表示,這類科普活動實用性強,既填補了孩子們的防災知識空白,也為學校假期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夏季是地質災害高發期,學生群體防災意識薄弱,此次進校園活動旨在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方式,擴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覆蓋面。該局還將結合“防災減災日”等節點,持續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等系列科普活動,讓防災避險知識深入人心,筑牢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防線。
此次校園科普活動,不僅為孩子們的暑期增添了一道堅實保障,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安全第一、科學避險”的種子,為構建平安招遠注入了溫暖而持久的力量。(記者 王苗 通訊員 李豐材 閻棟 張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