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對于莊稼人來說,是一場不容有失的“大考”;而對于始終扎根鄉土的招遠農商銀行人而言,這同樣是一份必須用心答好的“金融答卷”。
“錢等糧”,是農商行給出的第一份心安
“糧出手,錢到手,農民心里才踏實。”這是最樸素的道理,也是“三夏”期間最緊要的關口。每年夏收,招遠市信宇糧油店都會面臨一場資金“大考”。“一天收購量就上千噸,幾百萬的現金流,對誰都是巨大的壓力。最怕農戶拉著糧食來了,我們錢跟不上。”信宇糧油店的負責人蘭林杰介紹說。
這份“焦灼”,招遠農商銀行的客戶經理們早就“盤算”在心頭。不等負責人蘭林杰上門,他們主動帶著預審的100萬元授信方案找來了。蘭林杰感慨萬分:“農商行真是咱們的‘娘家人’!他們比我們自己還清楚什么時候最需要錢。小麥一開秤,資金當天就到賬,我們收糧有底氣,老百姓賣糧就更安心!”
從“糧等錢”到“錢等糧”,這一字之差的背后,是招遠農商銀行對農業時令的深刻洞察和“百姓利益至上”的堅定承諾。他們用一份沉甸甸的資金保障,給了田間農戶們最踏實的期盼。
“上門辦”,是服務遞出的最近一步鄉情
收割機駛過田野,留下的是飽滿的麥粒,和爭分奪秒播種秋糧的希望。買種子、購化肥,資金需求接踵而至。“往年這時候,不是在銀行排隊,就是在去銀行的路上。”蠶莊鎮的種糧戶林欣濤說起過去,直搖頭。隨后,他指向村口的駐點辦公服務站,“你看,今年農商行把‘小銀行’都搬到咱家門口了。申請貸款,現場就給辦!這下好了,收麥、種玉米,一個都不耽誤!”
林欣濤口中的“小銀行”,正是招遠農商銀行在“三夏”期間設立的“金融服務流動站”。全行17支服務隊,帶著“魯擔惠農貸”“農耕貸”等惠農產品,奔忙在田間地頭。他們帶去的不僅是貸款,更是一份“農忙我來幫,有事您說話”的濃濃鄉情。他們知道,對農民來說,農時就是天,能讓他們少跑一趟路,少排一分鐘隊,就是對豐收最好的支持。
“活資金”,是為豐收按下的最快一個“加速鍵”
“三夏”既是體力活,更是效率戰。農機手邢希強今年就嘗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甜頭。“我這臺新式聯合收割機,就是農商行給我的底氣!”站在嶄新的“大家伙”旁,邢希強的喜悅溢于言表,“你看它收得多快,一天能頂過去好幾天,撒漏還少。不光自家的地不用愁,還能跨區作業幫助別人的同時多掙一份錢!”
一臺臺高效運轉的農業機械,是田野里最動人的風景,也是現代農業的縮影。招遠農商銀行通過精準的資金支持,讓更多邢師傅這樣的新農民用上了先進設備,實實在在地為夏糧搶收、秋糧播種按下了“加速鍵”。
從確保“顆粒歸倉”的收購款,到“不誤農時”的上門貸,再到“提質增效”的農機款……金融,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田野間最踏實的“底氣”,是農人臉上最真切的笑容。截至目前,招遠農商銀行已累計投放涉農貸款超51億元,惠及農戶及相關企業8000余戶。這一串數字的背后,是該行心系“三農”、服務鄉村的承諾與擔當,更是將金色的麥粒,穩穩地化作了老百姓手中沉甸甸的希望。(記者 王志嵩 通訊員 馬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