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研判前置化。緊扣“放管服”改革要求,主動與發改、工信、自規等部門對接,提前介入重大項目環評工作。今年以來,提前介入蠶莊學校改擴建、中鐵隧道局預制件生產等重點項目,累計召開項目前期服務座談會6次,開展重點項目指導10次,進一步優化項目選址布局,降低噪聲和環境風險。
二是服務精準化。對重點民生、新能源、先進制造業項目,安排服務專員,“一企一策”包聯服務。今年以來,累計為重點項目提供技術指導近20次,協調解決涉及排污許可、污染治理設施投入等問題10余個,確保審批服務精準高效,為重大項目落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三是流程數字化。聚焦企業需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行不見面審批,集成網上申報、電子簽章等功能,創新“容缺受理+并聯審查”機制,實現環評報告書3個工作日、報告表2個工作日審批完成,登記表即時網上備案,切實提升審批效率與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