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是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根,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日益加劇。招遠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于2012年底啟動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工作,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有22個村獲得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其中17個村獲批“中國傳統村落”(其中3個村又獲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5個村獲批“山東省傳統村落”(其中3個村又獲批“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這些填補了煙臺乃至膠東這一領域的歷史空白。
招遠傳統村落主要分布在辛莊濱海古村落群和張星山區古村落群。
辛莊鎮古村落群:辛莊鎮現有傳統村落5個。其中國家級4個,分別是:高家莊子(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孟格莊(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大澇洼村(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徐家疃村;省級1個:磁口村。辛莊鎮傳統民居建筑保存眾多,街巷風貌良好、村落中心節點突出,古民居蘊含著豐富的傳統建筑技術,既體現了宋元時期膠東建筑技術的傳統淵源,又見證了近代以來與北京官式建筑技術的交流。魚骨狀“進寶”街巷格局完整,宗祠、廟宇、古樹、城墻、護城河等公共建筑和風景名勝也較為豐富,是傳統城池和家族聚居型村落建設的典型遺存,也是登萊古官道上海防村落、商業村落和家族村落合三為一的典范。
張星鎮古村落群:張星鎮現有傳統村落15個。其中國家級12個,分別是:徐家(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段家洼(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口后王家、川里林家、奶子場、界溝姜家、石棚、叢家、北欒家河、上院、倉口陳家、宅科;省級3個,分別是:韓家、馬格莊、北于家莊子。張星鎮傳統古村落群承載著優秀的自然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集中成片保留完好的歷史建筑、傳統民居和自然景觀,成為中國北方最具特色和最大的山區傳統村落群。在這些山區村落中,村外梯田、村邊古樹叢、村中跨河(溝)橋和石板路構成了村落的主要景觀。張星古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為徐家村-川林家村-倉口陳家村-奶子場村-石棚村,這幾個村各具特色且連線成片。

